不丹人民性格谦和温顺,生活方式极为简单。其风俗和礼仪与我国藏族相近。但由于长期生活在闭关自守的国度里,且受宗教影响较深,不丹人的风俗习惯常带有较为浓重的宗教色彩。
服饰:
不丹人的服饰与我国西藏族相似,男人多穿用厚棉布或毛织品制成的过膝长袍,这种长袍称为“果”(Gho),普通称为“波库”,腰间束一根棉的或毛的带子,宽松的衣服袖口向上挽着,胸前的衣服褶层当口袋用,可存放很多东西。这种服装是不丹的民族服装。从国王到普通老百姓都穿这种服装。几乎所有男人都在腰间佩戴一把短剑,用于割肉、砍木材、削水果等,必要时还可当武器使用。脚上穿皮靴,头上戴一顶用牦牛毛制作的帽子。帽顶有个斜槽斜向一边,便于排除雨水。妇女通常穿长袍或“旗拉”(Kira)。“旗拉”是一种从肩拖到踝关节的服装,用“柯玛”(金、银制造并用绿松石点缀的饰针)固定在肩的附近,在腰间束一根宽带子。这根带子与男人们束在腰间的带子相似,只不过要宽些。富有家庭的女人通常在“旗拉”外面穿一种锦缎或丝绒制作的宽松衣袖的外衣。而贫穷家庭的女人往往在“旗拉”外面穿一种普通纺织品制作的外衣。妇女们喜欢珠宝饰物,特别喜爱猫。她们通常佩戴珊瑚和珍珠项链。上流社会的妇女更喜爱戴昂贵的珊瑚、珍珠、钻石和其他宝石饰物以及绿松石点缀的金项链。妇女们还喜欢戴戒指、手镯和耳环。
发式:
过去,除与中国西藏和印度相邻地区的极少数妇女和女孩子喜欢蓄长发外,不丹人一般喜爱蓄短发,其中包括大多数妇女。蓄长发被认为是不成体统,会受到惩罚。因此,许多男人,包括前国王,喜欢把头剃得光光的,据说这是尊重佛教传统的一种标志。随着不丹与外界交往的不断增加,近年来,这一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不丹的男人和女子们都开始蓄长发,而老一代大多数人对此表示不满。
饮食:
不丹人的饮食与我国藏族基本相同,除南部杜瓦尔平原地区居民主食大米外,其余都以小麦、青稞炒面为主,多食牛羊肉,也吃猪肉、奶酪,爱喝酥油茶和青稞酒,有些地方的居民也常用谷物和水果酿成米酒或果酒。不丹人外出时,通常将食物装在密封的竹篮里,把酒(白酒或青稞酒)装在特制的竹编容器里。妇女一般不喝酒,可东部地区的妇女偶尔会喝一点。中部地区的不丹人喜食槟榔,他们的衣袋里常装有槟榔或槟榔叶,互献槟榔是中部地区不丹人的敬客礼仪之一。不丹人待客首先献茶,客人一般不应拒绝饮第二杯茶,以表示愿意做主人的朋友。不丹人还喜食辣椒,每家每户都储存有红辣椒和辣椒制品,不丹食物里常见红红的辣椒,这种习惯与我国四川省的饮食习惯相仿。
居住:
不丹居民家里的家具十分简陋,通常席地而坐,睡吊床。现在,富裕家庭有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手表等物品。
受地形限制,不丹人的村落一般只有几户人家,房屋较拥挤,住宅也很简单,通行的住宅式样是长方形和人字屋顶,倾斜度常常为45℃或更大些,房梁以竹子或木头构造的柱子支撑,梁上为竹制的屋顶。屋顶上通常竖有一面写有经文或祈祷词的长幡迎风飘扬。几乎每所房屋都有一个庭院,庭院一般以树枝、竹条、石头或泥墙围着,供猪或鸡等家畜家禽在里面自由活动。由于地势、气候的不同,房屋的建造也不相同。北部和南部地区的房屋多数是平房。中部地区多数是三、四层高的楼房,有的还修有阳台。楼房的底层一般为牲畜的厩栏,二、三层为经堂和起居室,最高一层一般用来存放东西。北部和中部地区房屋的墙一般用石头、木材、泥土或水泥等材料建造;楼板、门窗、房梁、天花板、楼梯等用木材做成。门窗一般都雕刻有精美的(传统)花纹图案。屋顶盖的是木瓦、石板、干草或铁皮。南部地区房屋的墙有土墙、土石结构墙、竹条墙或一、二面用石头和泥浆砌好后,再涂上一层灰泥,其余的用竹条编织而成的墙。屋顶有草屋顶和竹条编织的屋顶。每到雨季前都要维修。沿印度边界平原地区,富裕人的住宅是土墙茅屋,而贫穷人住宅是枝条或竹条篱笆茅屋。不丹以前的寺院和城堡都修建在山顶或悬崖上,设计精美,结构复杂。建筑物非常坚固,有护墙。现在的住房一般修建在较平坦的地方。
高原地区的人民是游牧民。他们住所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随时搬迁,无固定住处,家什简单。冬天睡觉时紧挨着牲口,用牲口的热量御寒,夏天用牦牛尾巴驱赶蚊子,常年用干牛粪作燃料。随着不丹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城镇从70年代起开始修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及其他建筑物。
婚姻:
不丹,这个“国民幸福总值”很高的国家竟然长期没有婚姻方面的法律制度,一直到1980年才制定了一夫一妻的婚姻法律。然而这个新的婚姻制度实行得却并不严厉,只要双方同意,仍然可以容许一夫多妻,甚至一妻多夫。不丹的大部分老百姓至今还是不了解什么叫做结婚,除非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
在不丹,只要男女住在一起,就算是结婚了,完全不需要仪式。而其中一方离家出走不归,造成了离婚的事实就是离婚了,双方根本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在不丹,只有贵族或富人才会举行宗教味儿浓厚的结婚庆典仪式,大宴宾客。不丹的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一场耗资巨大的婚礼。在不丹民间,反倒是葬礼来得很隆重,在这充满佛教气氛的国家,如果让百姓选择消费效益,几乎百分之百的人会选择邀请各个德高望重的出家僧众来为亡者诵经超度。
在不丹社会里,遗产传女不传子,因为最实际的原因是——男人有可能到处播种,而只有女人一定会留下来养孩子。对人口不多的不丹来说,养育下一代为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培育孩子也是整个家族的责任,不仅仅只是父母的义务。只要任何一个孩子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培养,整个家族都会帮忙支援,送孩子到城里就学时在城里亲戚家里长期寄养,绝对不会被亲戚拒之门外,甚至一定会当成自己孩子照顾的。
有趣的是,在这个婚姻制度混沌模糊的国家,家庭观念却非常严谨,一旦决定住在一起,其实很少有人离异。有一句笑话:“只有贵族才有闲情逸致经常换伴侣!”老一辈的人常取笑那些接受西方文明的人:“读了那么多书,制定那么多规矩,结果要费更多的力气去破坏自己定的规矩,‘婚姻’就是一个最大的笑话,有婚姻制度的地方,离婚的频率其实最高。”在不丹,你很少能看到离异的眼泪,既然住在一块儿,就有责任互相照顾一辈子,这就是不丹的婚姻观念和现状。
葬礼:
不丹人死后一般要停尸数日,遗体在家中停放时间的长短和葬礼规模的大小一般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决定。一般来说,死者地位高,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则停尸时间长,反之则短。穷人家的葬礼极为简单,请几位僧人主持一下仪式就行了。富裕人家除了举行隆重的葬礼外,在人死后的49天中还要请喇嘛主持特别仪式超度亡灵。传说是:死者的灵魂在这49天中处于半死状态,喇嘛主持的特别仪式可帮助死者的灵魂走上去天堂或地狱的路。在此期间,通常要在死者前供奉食品并提供陪伴(即守灵),点酥油长明灯。亲朋好友还要到寺院布施粮食和酥油并捐钱为死者做祈祷,同死者共享功过,以便他到极乐世界后能再生。
不丹传统的葬人方法是天-葬法,即把遗体放在高山上,点燃松柏树叶,用浓烟召唤秃鹫飞来把遗体的肉吃光。三世国王吉格梅·多尔吉·旺楚克在世时极力想取消这种方法,但未能成功,此种方法在有的地方特别是北部地区仍在使用。
现代不丹人死后一般采用火葬,这种火葬不是在火葬场进行,而是在野外,火葬的形式同我国藏族相似,火化的日期往往由当地的星术家决定,火化后将骨灰撒入江河。对自杀或传染病的死者,一般采用地葬,即先将遗体在土中掩埋三天以上,等肌组织腐烂后,家里人才把其遗骨取出火化。
不丹国王或高级喇嘛驾崩或圆寂后,火葬仪式往往在两年后举行。仪式通常由4组僧人组织实施,每组由一位重要喇嘛领头,按照指南针指示的东、西、南、北4个基本方位围着火葬柴堆进行。火化后,把骨灰投入河流或放入佛塔。死了人或在庄严时刻不丹有插幡的习惯,即在长布幡上写上一些祈祷词或圣歌。1972年7月,吉格梅·多尔吉·旺楚克国王逝世时,不仅廷布市,而且全国各地都插了许多这样的幡。
礼节:
不丹人热情好客,待人很有礼貌。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主人总是非常热情地招待客人。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宗教节日“普迦”节,宾客和僧人们都要受到主人十分热情的招待。不丹人有喝茶的习惯,因此,也习惯以茶待客,哪怕是仇人来访,也要招待他喝杯茶,但招待朋友一杯是两杯茶。近年来,他们在同世界的交往中认识到对客人来说要连续喝两杯茶有时是不便的。他们现在找到了一种既不会使客人感到不便,又不会丢掉自己民族由来已久的习惯办法,即把茶水沏好,等客人喝了一两口后,马上给茶杯续茶。这样,客人就会自然而毫无拘束地喝第二次茶,同时又表明他是主人的朋友。要是同主人很熟悉,你可以有礼貌地拒绝他招待你的第二份东西。否则,他会感到很伤心的,认为你没有把他当作朋友。
不丹人欢迎宾客的普通形式是主人面向客人,上半身向前弯曲,同时伸出双臂。宾主第一次见面时,主人习惯向客人献哈达。不过,今天献哈达只限于仪式和长者使用。国家首脑来访时,欢迎形式通常是国王和其他皇室成员交换哈达。如果第一次被国王召见,可以向国王献哈达,国王一般会赠送他其他礼物。
印度黄金三角行程,印度6日游,印度旅游行程,...
印度朝圣文化探索9日行程...
斯里兰卡朝圣七日之旅...
您提交信息后,我们的客服将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者邮件与您沟通会员专区